当航运遇上区块链,会有何种物流革命?
2018年2月23日,太平船务(PIL)联合新加坡港务集团(PSA)及IBM新加坡完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首次试航。根据此前协议,三家企业通过“概念验证”(proof of concept, POC),建立IBM区块链平台(IBM Blockchain Platform),测试应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平台,对2017年8月至12月期间的重庆至新加坡航线上的货物进行跟踪及追踪。
随着区块链应用的日益增多,这项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引发关注,进而航运区块链将颠覆航运业。太平船务董事总经理张松声(TeoSiongSeng)表示:“公司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因为我们相信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运行操作的高效性、安全性及透明性,而这正是航运业的未来。”
据2017年奥纬咨询的报告预测,“利用区块链技术缩减结算周期,每年可以节省100亿至200亿美元,这笔节省的巨额费用正是与区块链产业相关的市场空间。”
在此之前的2017年8月,商船三井、日本邮船以及川崎汽船等14家日本企业,成立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贸易数据共享平台企业联盟。货运代理海运国际(MTI)已经完成了一个成功的区块链试点计划,以一个分散的分销账户自动化和数字化整个供应链流程。安永携手区块链专业公司Guardtime与此同时也在北京宣布创建全球首个航运保险区块链平台。这一区块链平台是安永与马士基集团、美国保险标准协会、微软、MS阿姆林、韦莱韬悦和信利集团的通力合作下,经过为期20周的概念验证后正式上线的。该试验旨在优化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全球航运业务。该公司在全球航运贸易中占有15.8%的市场份额,由于年收入大幅下降,所以其设计该区块链应用程序,节约航运成本和时间成本。
事实上,在进出口贸易中,围绕货物提单组织着大量的供应链信息,包括贸易、关检、运输、物流等一系列的信息,多达数十种的业务单证,牵扯销售、采购、贸易商、承运人、口岸部门、港口、仓储等一系列的主体角色。为了实现企业间无纸化的电子数据交换和政府的单一窗口服务,世界各国和我国各口岸都有EDI服务商专门解决这样的问题。但是,这些EDI服务商占据了中心节点的位置,往往各自订立了不同的数据交换格式和标准,这最终导致了如今数据格式纷繁复杂的现实局面,并在数据安全、信息泄露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
在传统解决方案中,生产商、贸易商、银行、港口、海关、物流公司等都有自己的业务系统,深圳代理报关数据保存在这些核心系统中。几乎所有公司的数据库都不可能开放,在B2B场景中,跨系统整合是相对松散的。整个供应链的流程周期长、环节多、透明度低。例如,货物抵达某运储企业后,货主可能发现无法跟踪,因为该企业“内部数据不对外”。同时,参与方对各自数据有绝对控制权,数据遗漏或被篡改的风险也很大。
今天不断涌现的分布式交易平台,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只是虚拟化了的双边市场。航运电商平台也可以被视为是搬上线的航运交易所。生产商、物流公司、航运公司、货物代理、港口和码头运营商及海关和相关部门都可以从这些新技术中受益,而普通消费者也将最终从中受益。货运代理人、航运经纪人、海商法律师、公估师、验船师等各类职业人士,将告别事务所和小团体,成为业务更聚焦、分工更明细、服务质量更高的自由职业者,在平台上继续为港口、航运业提供专业服务或咨询。站在平台时代到来的起点上,区块链为未来的经济、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一种更符合平台时代特征的模式。
首先,航运供应链运作模式的变化。基于区块链的优点,可预见到:传统的运作模式会发生改变,一些机构职能也可能发生转变,如货代可能会转变为专门提供知识服务和技术服务的机构;此外,区块链可能还会为航运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一方面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运作模式,不仅能绕过一些中间机构,简化运作流程、提高运作效率、节省运作成本;另一方面是基于区块链上的支付活动是可编程的,即智能合约。利用智能合约,大量的单证可以被消除,航运可以实现无纸化运作,从而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同时通过智能合约,各节点之间的资金流转也变得安全、高效,也许可以绕过第三方机构(如:银行)完成支付。
其次,面向国际供应链,形成通道堆叠模式。如果每一个线上交易服务都是提供一个交易的信息通道的话,那么通道堆叠后并不会降低信息交换效率,反而可以通过堆叠实现更广的信息传播范围。因此,在P2P为代表的未来国际供应链交易中,线上交易通道的堆叠模式可能会形成新的主流模式。这种现象如今已初现端倪,比如,当你在去哪儿网站上购买飞机票或者预订酒店时,订单信息可能早已通过3~5层的不同服务商,才最终联络到航空公司和宾馆,但作为消费者你的体验可能是只等待了几分钟或者几秒钟。另外,对于国际供应链来说,线下的操作链条的确需要压缩,包括去除中间环节、操作、步骤、运输、加工等,但对于线上的交易而言则未必要去中间化。
再次,改变港航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一是区块链将在贸易运输的各相关主体间实现国际贸易提单等电子单证的交换应用;二是区块链将会实现国际供应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并替代一部分物流,形成线上交易通道的堆叠模式。当货物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货主、海关、承运人、保险公司都可以追溯可靠的电子证据,从而清楚的界定各方承担的责任,提高付款、交收、理赔的处理效率。未来国际贸易所涉及的各种法律文书,例如原产地证明文件、公证书、担保书等,也都可以采用类似提单信息交换的区块链解决方案,来实现安全、可靠、互认的传输。
最后,改变信用评价系统、创新金融服务。区块链对于涉及多个交易主体的复杂交易场景的用处应该是比较有意义的,风险控制重要的就是交易是否真实,因为底层的数据是打通的,所以可以解决供应链金融方面的行业的痛点。在平台时代,假如相关交易主体的信用相关信息都保存在了区块链上,可以轻松获取,那么交易主体之间完全可以直接进行点对点的可信交易,中介的角色则更接近技术顾问。事实上,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的确逐渐由数字货币向“区块链+”过渡,由金融领域逐步向物联网等非金融领域延伸。另外,通过区块链将资产化的航运资源,以数字形式放上云端后,交易、融资都更加灵活,资产的追踪和管理更加便捷。
虽然区块链在港口、航运业的应用愿景向好,但是距离实现还有一段路要走,人们在接受到一个新理念时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过高的评价它所带来的影响,但在笔者看来无论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还是区块链,要真正落地还需要很多人、很多年的努力。因此,中国航运企业、物流企业和港口企业同样要在区块链领域上应该尽早规划。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具备战略适应能力和科技适应能力。